“双碳”目标科技路线图聚焦十大行动——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发布日期:2022.08.19
近日,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10项具体行动实施科技支撑碳峰碳中和路线图。
为什么关注当前节点?重点工作是什么,如何保证《实施方案》的实施?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碳大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峰值碳中和的关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碳峰碳中和和“1 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全国科技界和相关行业,和相关行业,和相关行业,和相关行业,和相关行业, 与相关行业、与相关产业、与相关产业、与相关产业、与相关产业、与相关产业、与相关产业、与领域、与地方、与企业开展碳中和与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统筹当前和长远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体系基于我国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2060年前减排需求预测,提出了我国碳峰值碳支撑技术创新方向,统筹低碳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技术企业和国际合作等人才培养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输出和示范应用,为碳峰值碳中和及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遵循了三个原则: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统筹科技部门与相关方面。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2030年和206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情况,研究提出支持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措施,以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碳峰值碳中和及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该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注重强化高效率、低成本、低成本。碳技术供应;同时,还考虑在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方面进行政策创新,促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
十项行动赋能 科技强劲支撑碳达峰碳中和
强化科技支撑碳峰与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针对高碳低碳转型技术支撑的配套运行,我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禀赋足以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新能源消费能力,促进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减少碳排放。
围绕低碳和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的突破性运行,以优化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围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技术研究行动
着眼未来,《实施方案》还提到,启动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迭代升级;集中开展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牵头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碳峰值碳中和及管理决策支持业务将加强碳减排的监测、核查、验证、再验证、再验证。核算与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碳峰值和碳中和发展路径及技术支撑体系。
上述负责人还透露,我国将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龙头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继续深化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
如何保证《实施方案》有效?该负责人表示,科技部将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碳峰技术创新互协机制和国家碳医学与科技专家委员会,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碳峰碳中和与技术发展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碳中和监测,重点开展碳中和技术研发和应用,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和迭代技术选择和迭代;加强技术成果保护,推进和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和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信息记录并纳入国家公共信用共享平台。(记者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