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
发布日期:2022.08.05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交易量达到1.94亿吨。金额达到84.92亿元。
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在7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是实施碳峰值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共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的激励和约束已经初步显现。市场机制第一次通过市场机制落实到企业。碳设置功能。”刘友宾表示,全国碳市场已经成为展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在推动全球碳定价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制度体系、技术规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构建全国碳市场体系,形成了“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支撑平台”一体化管理框架。严厉打击碳排放数据。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报告质量的质量监督和协助,向社会公布碳市场数据造假的典型案例,有效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建立全国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把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继续加强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完善配套交易体系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监管和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和征信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继续加强市场功能建设,逐步扩大碳市场行业在全国的覆盖面,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记者刘一寇江泽)